在運動消耗熱量方面,騎行和跑步各有各的優勢,如正常情況下,跑步速度為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,進行1小時的跑步訓練燃燒約700大卡的熱量,而以一個穩定的速度進行1小時的動感單車騎行的話可以燃燒大約520大卡的熱量,下面,就快和360常識網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吧!

1
跑步要練哪些肌肉?
跑步時,身體會用上幾個主要肌肉群:股四頭肌、大腿后側肌群、臀肌和腰肌。
1、橋式是穩定神經肌肉間效能化的好動作。
2、單腿深蹲則是練習是平衡和增強的好方法、敏捷階梯訓練對于速度,敏捷度,反應的訓練非常有效。
3、蹲跳是非常穩固的爆發式訓練。
4、對于全身力量,建議可以使用像波比跳與伏地挺身的動作結合訓練。
保持以上動作適當的平衡,是預防受傷和提高運動能力的關鍵。
總結:從中醫角度來講,下午3-5時是人體膀胱經運行的時間,此時人運動的話,排毒出汗量會更大,從而減肥效果越好。

2
騎行20公里相當于跑步多久
例如一個以一個體重70公斤的成人運動量計算,騎行10公里大約半小時,其中不包括各種路段、等紅綠燈等不確定因素,消耗的熱量為260大卡,相當于勻速慢跑5公里左右。但若是在特定的環境下,騎動感單車或是騎行路段上坡較多等情況的,可能騎行10公里消耗的熱量更多,而跑步也是同樣的,跑的更快則熱量消耗更多,但若在假設同等運動的條件下,騎行10公里的耗能約為跑步耗能的40%,遠遠低于跑步運動量。
根據計算,通常人體騎行20公里左右,可以幫助人體消耗熱量大約400-600大卡左右,相當于跑步4-5公里。

3
怎樣跑步傷膝蓋
因為經常適當正確的跑步,能讓關節軟骨受到適當的刺激,促進新陳代謝,這樣關節滑液可以在關節內到處流動,起到潤滑和提供營養的作用,有利于提升關節的韌性、抗壓能力,而每天五公里的跑步的運動強度并不大,只要跑者姿勢正確、膝蓋部位沒有舊傷等情況下是不會傷害膝蓋的。
跑步時,每邁出一步,膝蓋便要承受身體7倍的壓力,因此跑步有百利唯傷膝蓋的說法,但這個說法是存在片面性的,事實上并沒有脆弱的膝蓋,也沒有毀人的跑步,只有錯誤的跑步方法會讓膝蓋受傷,如跑步姿勢錯誤、運動強度過大、膝蓋部位受過傷等,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天跑5公里有傷害膝蓋的可能性。
1、運動強度過大
很多人跑完5公里后,覺得膝蓋疼痛,往往是因為運動強度超過自身負荷,如不怎么跑步的人,一次性跑了5公里或更久等,這樣會容易引起關節的軟骨和半月板的損傷,不過這種情況發生后,一般人體有一定的自我修復能力,輕微的疼痛和損傷,通過休息保養會自我修復,但若是長期這樣超負荷運動,膝關節的軟骨來不及修復,長久日積月累,可能導致局灶性的軟骨軟化、破裂,引起關節退變,誘發膝關節炎。
2、跑步姿勢錯誤
外八字、內八字、高抬腿跑、左右用力不均等都是錯誤的跑步姿勢,尤其是自身體重較大的人群,如果加上錯誤的跑姿,很可能跑完就會覺得膝蓋疼痛不堪。
3、膝蓋有傷
本身膝蓋有傷情的人,是不宜進行跑步鍛煉的,否則很可能會加重膝蓋疼痛,甚至造成舊傷難愈又添新傷的現象,建議先以慢走的方式進行鍛煉身體,避免膝蓋受傷。